談體會謀發展奮力開創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所有結束,都是新的開始。轉眼間2022年已結束,邁進2023年,新年新氣象。1月18日,陜煤集團召開了三屆二次職代會暨2023年工作會;1月16日,神木煤化工公司召開了三屆二次職代會暨2023年工作會、安全環保會。神木煤化工泰和公司迅速響應,召開專題學習會,學習了陜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照乾的講話和陜煤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嚴廣勞所作的《錨定新目標、奮進新征程,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踏浪而上》的工作報告,詳細解讀了神木煤化工公司董事長毛世強在三屆二次職代會暨2023工作會安全環保會上的講話精神。
指明方向探求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通過一系列學習解讀,我認識到此次集團公司“兩會”一方面對陜煤集團過去成就的全面總結,另一方面也對陜煤集團未來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楊照乾董事長的講話立意高遠、務實創新、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和指導性,為“創建世界一流企業”這一目標指明了方向。嚴廣勞總經理的工作報告主題鮮明、目標明確、措施得力,為泰和公司今后的工作開展理清了思路。同時也深刻認識到陜煤集團“兩會”聚焦于中長期發展,特別是兩個“五年”戰略目標,與如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問題。著重用九個“堅定不移”,全方位回顧了陜煤取得的重大成就,又從四個方面分析存在的不容忽視的問題和不足。神木煤化工公司“三會”中董事長毛世強結合實際就泰和公司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他指出在發展中“拆除籬笆墻”障礙,重新審視自身在整體產業鏈上位置,準確認知自身,積極與優秀關聯企業開展合作,優勢互補;同時選準發展方向,找到“突破口”,堅持從實際出發,“一企一策”的工作思路;最后,分別從泰和公司體制,人才及作風三方面深入指出了企業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遇到的一些瓶頸問題及其解決方法。所有這些為泰和公司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把陜煤集團“兩會精神”及神木煤化工公司“三會精神”和本公司發展目標相結合,奮力開創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汲取力量梳理短板以優良作風干好本職工作
通過一系列會議精神學習,泰和公司廣大干部職工倍受鼓舞,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和干勁,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而我作為泰和公司一員,立足實際,針對先進班組打造目標,按照車間、班組、崗位三級梳理當前工作存在短板,制定優化措施,確保職代會精神學深悟透、落細落實,為做好2023年各項工作起好步、開好頭。與此同時,我應將職代會精神學在深處、謀在新處、干在實處,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狀態,鼓足干勁、奮勇前行。具體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立足崗位本職工作,積極配合部門車間各項工作,勇于創新,勤學苦練,提高業務技能,杜絕三違,在工作中切實改變工作作風,以“勤快嚴實精細廉”七字作風為標準干好本職工作。
求生存謀發展奮力開創企業未來
求生存,凝心聚力,謀發展,開拓進取。當前,陜煤正在“矢志躋身世界一流企業”道路上邁進,我們作為旗下一個子公司,就應緊跟集團發展步伐,融入其發展大局,謀求公司高質量發展,為此應做好以下方面:
要抓好貫徹落實,要認真學習領會陜煤集團“兩會”精神及神木煤化工公司“三會”精神,全面落實工作會的各項安排部署,做到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具體在工作中,以泰和公司發展目標為導向,無論安全管理,還是生產管理等方面應結合公司實際要更多創新,要向優秀企業多學習使公司更好發展。例如,泰和公司在生產管理繼續實施6s一CTPM精細化管理,使廠容廠貌及員工工作環境得到改變。自身在工作中積極配合6s管理打造工作,使本崗位工作環境得到切實改善。在設備管理方面要逐步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等。
筑牢思想陣線,牢牢把握住工作總要求,要突出以公司“十大任務”為抓手,迅速把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推動陜煤集團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上來,以綠色,低碳,環保,節能為導向,推動各項工作,繼續做好VOsC治理工作,做好在線監測使各項排放指標達標。
要夯實責任目標,開拓進取,聚焦泰和公司高質量發展奮斗目標,實時對照陜煤集團“兩會”精神校準方向。通過對焦化爐、石灰窯等技改項目實施積極開拓創新,全員開動腦筋挖掘一般和重點提案及亮點,節能降耗,降本增效奮力打造省級蘭炭一石灰聯產優秀企業,為陜煤集團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貢獻力量。
要切實加強作風建設。在工作中,要摒棄等待、經驗、懶惰、形式等不良作風,要有言必行,行必果,雷厲風行,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優良作風。在工作中,對于“卡脖子”難題,高管及中層要勇于“揭榜掛帥”,激發巨大創新潛能;同時無論高管,中層自身一定要樹立典范,深入基層,積極了解員工思想動態,堅定“上下一條心,下好公司一盤棋”。
總之,在企業發展前進道路上,機遇與挑戰并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勇于創新,每個人在自己崗位上發光發熱,我更堅信,在陜煤集團及神木煤化工公司的正確領導下,在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永葆“闖”的精神,“拼”的勁頭,“干”的作風,企業未來一定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陜煤人的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會更強。(泰和公司 陳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