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陜北這山圪嶗里,一進臘月門,風就開始咋咋呼呼地吼,冷得人骨頭縫里都冒涼氣。可再冷的天,也抵不過臘八這一天,家家戶戶熬臘八粥那股子熱乎勁兒。
臘八那天,天還沒亮透,婆姨們就麻溜地從熱乎乎的被窩里爬出來,趿拉著鞋蹲坐進了灶火圪嶗。灶臺上早擺滿了家伙事兒,黃米、紅豆、綠豆、扁豆、花生、紅棗、核桃,還有那一顆顆光滑飽滿的大白豆和紅菜豆,都是秋天打下,前兒個就備好,泡發了一整夜的。這黃米,金黃金黃的,抓一把瞅瞅,就知道是咱這黃土坡上種出來的好東西,熬出來的粥香得能把人魂兒勾了去。
水添進鍋里,柴禾塞進灶火,使勁拉著風箱,傳出“呼嗒”“呼嗒”的聲響,火舌子跟著一躥一躥的,舔著鍋底,不一會兒,鍋里就開始咕嘟咕嘟響。先把難煮的豆子下進去,紅豆圓滾滾的,像娃娃的臉蛋,綠豆綠瑩瑩的,看著就喜人。豆子們在鍋里撲騰著,婆姨們拿著勺子不停地攪和,嘴里還念叨著:“熬臘八粥可得用心哩,這豆子得煮得爛爛的,吃起來才沙乎?!?/span>
過一會兒,再把黃米倒進去,這黃米一下鍋,鍋里的水就變得稠乎乎的,香氣也跟著冒出來了。紅棗、核桃也跟著下了鍋,紅棗甜滋滋的,核桃油香酥脆,給這臘八粥添了不少滋味。這時候,灶火跟前暖烘烘的,香氣彌漫在整個窯洞里,熱炕上睡得娃娃們迷迷糊糊,聞著味兒就一骨碌爬起來,圍在鍋邊不走了。
“媽,啥時候能吃哩?”娃娃們瞪著大眼睛,瞅著鍋里翻滾的臘八粥,哈喇子都快流下來了。
“急甚哩,還沒熬好,再等等,看把你饞得,像個餓死鬼投胎的。”婆姨們笑著罵道,手上的勺子可沒停,繼續攪著鍋里的粥,生怕糊了鍋底。
等鍋里的粥熬得黏稠,能掛在勺子上了,這臘八粥就算成了,紅的紅,綠的綠,黃的黃,看著就香得嘞。婆姨們給一家人一人盛上一碗,再撒上一把白糖,端上炕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熱乎乎地吃起來。
吃一口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先是黃米的軟糯,接著是豆子的沙綿,紅棗的甜、核桃的香一股腦地在嘴里散開,甜絲絲、香噴噴的,順著嗓子眼兒一直暖到心窩里。娃娃們吃得狼吞虎咽,燙得直吸溜嘴,臉上、手上沾滿了粥,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慢些吃,甭燙著,鍋里還有哩?!逼乓虃兛粗尥迋兊酿挊?,笑著叮囑。
這臘八粥,吃的可不只是個味兒,那是咱陜北人一年到頭的盼頭。吃了臘八粥,離年就近了,新衣裳、鞭炮、殺豬菜……啥好事兒都跟著來了。一碗臘八粥下肚,渾身熱乎乎的,再冷的天也不怕了,就等著歡歡喜喜過大年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