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以來,泰和公司在市場雙重不利因素的沖擊下,以提升經濟效益為核心,以算賬經營為指導,積極構建成本效益分析模型,采取柔性生產經營機制,推動“四種經營理念”落地落實。
用“緊日子”過“好日子”,降低成本增效益
泰和公司聚焦優化原料供應鏈與成本控制策略,深入調研原料市場,拓展原料采購的范圍,掌握各礦點煤質、價格、庫存等第一手信息,以神木地區煤礦為核心,將采購網絡擴展至內蒙古及府谷地區,原煤供應商數量同比翻了一番。多礦點靈活采購符合標準低價煤,高價煤采購比例降低至15%,擴大地方煤礦采購比例,將地方煤礦參配比例提高在50%以上,多措并舉降低原料采購成本,較市場價低10-20元/噸,實現降本約705萬元。
用“營銷”思維抓“生產”,嚴控質量創優品
泰和公司利用關鍵指標控制法,從原料煤入場質量化驗到生產工藝管控對原料進行全方位監控,確保摻燒配比最佳,有效將入爐煤灰分控制在6%以下,力促蘭炭產品灰分控制在8.5%以下。其中,蘭炭中料灰分控制在8.34%以內,較同行業低1.47%,獲得客戶質量考核10元/噸獎勵。結合公司裝置實際,持續推進煤焦油產率提升攻關項目,破解裝置運行瓶頸問題。通過大修2臺橫管冷卻器、增加1臺電捕焦油器,凈化煤氣純度,改造和投運氨水池,煤焦油與氨水靜置分離時間由原來的不足4小時延長到6小時以上,煤焦油產率有了明顯提升。
用“乙方”思維做“甲方”,提升售價添利潤
泰和公司通過細分產品市場,進行精細化管理,將大料、焦面客戶由原來單一化工面,擴展到鑄造業、水泥、型煤等行業,小料產品則運銷海外,實現公司出口業務零突破。同時,建立了公司半周客戶回訪機制,清單式管理,差異化服務,明確責任人,確保及時響應客戶疑問。創新營銷模式,針對不同產品,采取鎖價鎖量、量價掛鉤、單一定價方式,靈活銷售,實現產品售價有效提升。蘭炭產品售價較同行業高46元/噸,累計創效552萬元。
用“賺錢”思維去“花錢”,提質增效穩增長
泰和公司經營分析會上,大家集思廣益致力于用“賺錢”思維去“花錢”,從電費、安全、經營、技術革新等方面控成本、提效率、增效益,以管理之“手”擠干成本“水分”。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道,“自錯峰用電以來,節約電費4.3萬元;淘汰50臺高耗能電機,年節約電能42.5萬kW·h,實現降本25.49萬元,僅電費每年可節約29.79萬元。(葉萍 白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