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碳’到‘雙控’,煤化工企業發展該何去何從,這不是簡單的選擇題,而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面對十余年發展的又一緊要關頭,神木煤化工公司陷入深深的思考。
在“十四五”開局之際,該公司召開第二次黨代會、三屆一次職代會暨2022年工作會。會議全面總結了2021年及過去五年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分析了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并就2022年及今后五年的重點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而“雙碳”“雙控”成為這幾次會議的關鍵詞和重頭戲,也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點和硬指標。115名黨員代表和108名職工代表肩負神圣職責和崇高使命分別出席會議,共商企業改革發展大計和黨的建設事業,為企業轉型發展凝聚廣泛智慧和奮進力量。
在召開的幾次會議中,該公司認真學習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并立足于國內外形勢、陜煤集團及企業內部的發展現狀,多角度、深層次分析總結了企業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確立了堅決打贏“環保生死保衛戰”的工作思路和奮斗目標,以更加昂揚的步伐繼續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聚焦戰略目標,邁出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步伐
在第二次黨代會上,該公司明確提出了今后五年的“11235”戰略目標,即“十四五”末實現產能1000萬噸,利潤10億元,營業收入200億元,資產規模300億元,產業工人控制在5000人。同時,該會議還確立了今后五年的發展思路:一是以高端技術為引領,加快推進煤炭分質清潔高效利用和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二是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持續深耕煤焦油特性研究,積極推進新型高端煤焦油產品和特種油品的研究與開發,生產更多的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三是抓住原料用能不計入能耗考核的窗口期,繼續加強蘭炭、電石及相關產業的循環化發展,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推進產業升級,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
產業升級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該公司圍繞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變革的關鍵環節,以項目建設、數字化轉型、創新驅動等強化企業戰略支撐。
以項目建設做大產能增量。加快推進660萬噸/年粉煤分質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不斷提升50萬噸/年煤焦油全餾分加氫制環烷基油示范項目運行能力,積極構建煤炭分級綜合利用的產業集群。構建數字化管理體系。通過5G、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重塑企業的運營方式,提升對市場變化快速的響應能力、企業成本控制能力、企業供應鏈運營能力和企業管理決策能力。不斷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機制,培育技術人才隊伍,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設立以研發、試制、驗證為一體的煤基特種燃料技術研究院,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大幅提高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成效。
強化管理提質,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一流的企業必須要有一流的管理體系。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發展壯大,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質升級。
強化頂層制度設計,健全以公司章程為核心的企業制度體系,使黨組織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更加穩固。繼續細化和完善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形成各司其職、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建立以公司戰略和經營目標為導向的內部控制機制,創新控制手段,加強各項重要業務流程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控制,不斷提升防控水平和能力。不斷深化“兩項改革”及三項制度改革,建設高素質領導隊伍和人才隊伍。扎實推進所屬各企業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不斷健全和優化市場化經營機制;全面落實中層管理人員競聘上崗和全員績效考核等制度,積極構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機制。
落實“五碳”措施,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
在當前“雙碳”“雙控”大背景下,該公司結合產業鏈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構建了保碳、去碳、減碳、固碳、易碳“五步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綠色引擎。
在加快推進660萬噸/年粉煤分質綜合利用示范等項目建設和25MW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實現保碳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布局新能源、大型項目技改、利用市場化機制和研究碳匯林模式等,不斷降低能耗、成本,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現去碳、減碳、固碳和易碳目標。謀劃布局氫能、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6萬噸。135萬噸/年蘭炭升級等項目經改造后,每年可節約能耗約68000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萬噸。密切關注碳交易政策和碳市場動向,通過市場化機制實現碳排放配額的買賣,滿足生產和轉型升級需要。另外,積極尋求第三方合作建設納米碳酸鈣項目和實施植樹造林等,進一步降低減排成本,推進“雙碳”目標實現。(徐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