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能源公司堅持把“全員創新”作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以“方新軍勞模工作室”為契機,以打造全國最優蘭炭、電石和蘭炭尾氣發電產業鏈為目標,大力實施“科技興企、人才強企”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產業升級和綠色工廠、智慧化工廠建設。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能源公司出臺了《“方新軍勞模工作室”創建管理辦法》,制定了《科技創新獎勵辦法》《專業技術人才聘任管理辦法》《“師帶徒”管理辦法》等激勵政策,積極與西安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神木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企校合作,培養各類專業技能人才,提升整體技術隊伍的業務水平。同時,針對維修人才緊缺的情況,能源公司通過引進、培養等手段補充了63名高水平的維修人才,先后為能源公司節約外委費用1000余萬元以上。近年來,能源公司積極舉辦各類型的業務能力提升活動,如華為式班組長、安全基礎管理、工程技術人員職稱繼續教育等培訓班,參加漢唐易課堂管理知識線上學習,新建業務培訓電教室、VR安全現場及模擬體驗館,激發全員學技能的積極性。能源公司技術人才積極參與企業節能降耗、綠色發展活動,先后取得國家專利7項,完成研究成果50余項。
搭建創新創造平臺。能源公司高度重視電石、發電、蘭炭技術領域研究工作,由陜西省勞動模范方新軍為“領頭”,成立了“方新軍勞模工作室”、“電石科研攻關組”等創新平臺,組織20余名技術專家成立了科研攻關團隊,與山西三鼎、山東軍成、青島菲特等二十多家業內優秀企業合作著力攻克電石行業發展瓶頸,著力解決了出爐機器人和操作自動化的問題;對影響發電長周期運行的影響因素展開分析研究,突破了氨法脫硫運行短板,實現了超低排放;對電廠低位熱能回收利用,每小時增加蒸汽量約20噸;礦井水反滲透系統的應用,空冷島在線清洗、降溫,給水泵變頻技術應用,蒸汽、給水大母管改造等為電廠每年節約電量約3000萬度。
近年來,能源公司也先后完成“五小”創新創效成果300余項、金點子征集43項。其中,“電廠富余蘭炭尾氣在碳材工段沸騰爐與凈化灰混燒改造”項目,每年節約蘭炭5000噸,實現經濟效益300余萬元,該項目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項目國家專利,并榮獲陜煤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電石爐樓頂荒氣煙道臨時排放凈化改造項目”,實現了電石檢修過程中放散煙氣的零污染,成為電石行業首創并獲得國家專利;“兩臺機組18臺空冷風機變頻器抗晃電技術創新改造”項目,解決了長期制約空冷風機在電網晃電時易造成空冷風機跳閘導致機組甩負荷甚至跳閘的瓶頸技術難題,該項技術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同時,能源公司還參與了電石行業安全生產規程、蘭炭行業清潔生產標準等規范的制定。在創新實踐過程中,技術人才們先后發表科研論文60余篇,提升了企業的科技含金量。
推廣應用“四新”技術。能源公司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與多方合作,讓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四新”技術成功落戶公司,特別是電化分公司針對消除電石行業普遍存在的高耗能、高污染、高安全風險等問題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遠程與半自動料面處理機、電石樓面自主式巡檢機器人、電石爐四樓軌道巡檢機器人、電石遠程自動出爐機、智慧用電等新技術的引用,大幅提升了電石生產安全性;新型防燙服材料的替換,極大地保證了人的操作安全,更加突出了“以人為本”的安全生產理念;電石爐集中控制室的建設搬遷及電石爐自動操作系統升級改造等新工藝的改進,最大程度的提高了電石生產的智能化水平,為打造最安全的電石生產企業奠定了基礎,使電石生產水平始終保持在行業領先水平。同時“凈化灰氣力輸送及氮氣閉路循環系統改造”新工藝的成功改造運行,不僅解決了公司凈化灰轉運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車輛尾氣污染,而且投資僅為周邊同行業相同輸送系統投資成本的一半,每年卻可為公司降低成本150余萬元,目前該項目正在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加大技術攻關投入。近年來,能源公司先后投入科研費用5000余萬元以上,實施立項20余項,完成科技成果15項,取得了《凈化灰焚燒綜合利用獨立設計、建設項目》《電石爐爐頂負壓除塵改造項目》《電石爐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氣燒窯廢氣除塵、窯下引風除塵升級改造》《電石爐電極管理技術研究》《電氣微機五防系統升級改造》《50MW汽輪發電機組發變組保護裝置升級改造》《礦井水反滲透系統應用》《空冷島在線清洗、降溫技術》《給水泵變頻技術改造》《煤氣冷凝水中油聚結回收》《氨法脫硫超低排放改造》等多項先進成果。能源公司緊緊圍繞制約安全生產問題開展技術攻關,努力釋放安全產能、效益產能,完成了100多個攻關項目,破解安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各種難題,確保企業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化、高質量發展,確保能源公司連續5年來始終保持滿負荷高質量安全平穩運行。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之基、進步之魂、活力之源。能源公司廣大科技工作者、技術人才將急需立足本職,發揮才智,為能源公司“十四五”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閔立娟 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