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在龍場驛悟道時提出了他“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思想,對中國思想史、東亞文化及現代管理學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站在數智文明時代的門檻,在硅谷科技公司林立的寫字樓里,在東京銀座的商學院課堂上,在深圳創業園區的晨會上……管理者們或正在研習陽明心學的著作;或反復將“知行合一”拆解為領導力模型??缭綍r空的文化共振,揭示著陽明心學正在生長出直指人心的管理智慧,成為管理變革的思想密碼。如何使陽明心學在當下成為企業發展的理論源泉,我個人覺得有三方面值得探索:
管理應探索基于人心性覺醒的路徑。陽明心學的“心即理”,顛覆了程朱理學向外求索的路徑,打破了所謂“天理”與“人性”的割裂,將天理與人性的關系重構為內在統一的整體,認為真理不在皓首窮經中,而在每個生命本真的覺知里。世間無至理,唯人所用爾。無論是“天理”,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講的客觀存在和客觀規律,都需要“人”作為主導去探索和執行。所以,陽明心學中的“心即理”并不能被單純地看作是和唯物主義的對立。恰恰相反,他的哲學思想與中國哲學中最高標準的“天人合一”及馬哲中的唯物辯證法,甚至是現代管理學中的“自我決定理論”是不謀而合的。因此,管理必須是以“人”為中心,基于“人”的心性覺醒的科學。也就是說要引導個體擺脫各種束縛,讓其實現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眾所周知的阿米巴管理模式,就是讓員工理解企業的整體目標,激發責任感,其管理理論類似“心即理”,讓每名員工都是價值的主體。阿米巴管理模式讓很多企業在困境中實現了逆勢翻盤。張瑞敏推動的海爾轉型,強調“人人都是CEO”,實行“人單合一”與“自主經營體”與心學中“心即理”“主體性覺醒”相呼應,通過“人單酬”機制,將個人價值實現與企業目標綁定,強化內在動機,這種管理模式讓海爾在中國經久不衰。
管理應探索最大限度抵消“知”與“行”邊界差的路徑。
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的理念打破了傳統認知中知識與實踐的二元對立,更加強調“知”與“行”相互統一的重要性。這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觀中理論與實踐的觀點有一定的相似性?!爸笨梢詺w類于“意識”或者是“意識形態”的范疇,“行”可以歸類于“實踐”,二者皆與“物質性”有不可分割的關系。但陽明心學中的“知行合一”并不是單純探討“知”“行”關系。正如,水流湍,寒不能使之冰。緩,江河縱馬驅車行之于上。何也?其天之寒邪?其身之癥。陽明心學更多的是建立在其“心即理”基礎上的讓人“內自省”的“呼喊”?!爸币祝靶小彪y,在理論和實踐的轉化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真空區,這個真空區構建的無形“壁壘”不管是在企業中的高層、中層、基層,或者是三者之間,都是客觀而真實存在的,而這正是管理中的痛點和難點。管理探索最大限度抵消“知”與“行”邊界差的路徑,就是讓“個體”內自省,進而帶動“集體”,消除不必要的真空和壁壘,提高組織效率。海底撈的服務文化被認為是“用心服務”,與心學強調的“心外無物”“從內出發”相通。海底撈的管理模式在實踐中都取得了成功,值得更多的企業學習和推廣。華為“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的理念暗合心學邏輯,強調戰略目標與執行的一致性,允許員工“以客戶為中心”試錯,鼓勵員工在實踐中修正認知。這種“知行合一”的實踐使華為公司在中國乃至世界獲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管理應探索實現“致良知”的根本。陽明心學提出的“致良知”強調通過內省和實踐,將人本有的道德意識(良知)轉化為行動準則。從管理者的角度講,“致良知”要求管理者不斷反思自身動機與行為的合理性,而非僅追求短期利益,將責任意識置于決策核心?!爸铝贾币矎娬{對他人的關懷,正如儒家思想中的“仁者愛人”,要求管理者能換位思考、尊重員工需求,減少層級隔閡。除過對于管理者的要求,管理探索實現“致良知”的根本重點是通過激發員工的內在道德感,如責任感、歸屬感,形成更具韌性的文化認同。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利益”是驅動“人性”的核心,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管理的要領是對人性本質的深刻洞察,通過讓“人”內省和實踐,去除私欲蒙蔽,最終達到知善知惡的“良知”的境界和為善去惡的行動。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雖未直接引用陽明心學,但其哲學思想如“敬天愛人”“作為人何謂正確”與陽明心學的“致良知”高度契合。其以“敬天愛人”為核心,強調企業責任與社會價值,而非單純追求利潤。稻盛在日航重建過程中,也是通過凝聚人心、喚醒員工內在動力,成功扭虧為盈,體現了“致良知”對團隊能量的激活作用。在日航重建過程中,稻盛在危機中決策,通過凝聚人心、喚醒員工內在動力,成功扭虧為盈,完美體現了“致良知”對團隊能量的激活作用。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提出“做良心餐飲,讓顧客安心”,將“致良知”融入食品安全管理,實行公開養殖、加工全流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甚至邀請消費者參觀農場,強化“致良知”的外部落地。定期開展“良心教育”,要求員工從食材采購到烹飪服務全程保持敬畏之心。疫情期間免費捐贈數百萬份餐食,品牌信任度飆升,成為中式快餐頭部品牌。
陽明心學并非直接的管理工具,其在管理中的核心價值是從管控到賦能。其要領在于將“人”的主體性置于管理邏輯的中心,信任員工的內在動力,而非依賴外部監督,最終將企業使命與個人成長結合,通過重塑價值觀、組織文化和領導者心態,間接提升企業的韌性與創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