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當看到文人墨客抒寫母親時,我便會想起我那辛勤的母親。我的母親盡管平凡,但也和這些名家的母親一樣,只是我缺少一支他們那樣生花的妙筆,將母親生活的點滴梳理凝縮成擲地有聲的文字。
小時候,無論玩耍還是放學回家,我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找母親,母親在,我的心就安定,母親不在,我就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惶惶不可終日,四處尋找母親干什么去了。
母親總把最好的給我。當我去學校的時侯,母親怕我餓著,凍著,早早將那香味十足的餅子塞得滿滿的;為了讓我趕在寒冬到來時能早早穿上棉鞋,勞作之余起早貪黑納鞋。她是我們全家的主心骨。特別是在處事和待人接物方面都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謹記。大事小事,母親說行就行,母親說不行就肯定不行。她熱情能干,村里誰家有事,總是沖在前頭,比主家還急。紅白喜事上,蒸饃切萊調菜母親總能獨當一面。特別是過去夏收時節,十多畝小麥成熟時,母親割麥總是遙遙領先,連父親也常說:你媽割的是真快。在割完后又和父親專門拉,一直忙到深夜,兩人是隊上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全隊我們家的孩子多,勞力最少,麥子卻很多。近幾年雖說收種小麥不用人工了,但他們仍閑不下來,栽了十多畝蘋果樹,施肥,修剪,套袋,采摘,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勞作。每當回家看到父母親那烏黑油亮的頭發被無情的歲月全部漂白,似箭的光陰深深的刻在了她們干澀的臉頰上,艱辛的農活彎曲了父母曾經那堅實的腰板,辛勤的勞作讓那雙布滿老繭的手變得愈加粗糙。看著蒼老的父親和年邁的母親,我的眼淚濕潤了眼眶。
現在由于我和弟常年都不在家,為了減輕父母勞動,再三要求挖掉那些蘋果樹后,父母又將果園變成了花椒園。本想著花椒樹可以輕松一點,孰不知更加辛苦。花椒成熟的時節,天氣也非常熱,花椒采摘無法實現自動化,全部靠手摘,父母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上地,中午十二點左右回來,下午兩點左右又去上地,晚上八點左右回來。就是這樣一天一天的用時間和耐力去完成十多畝地的采摘,一個采摘季將近耗時一個月。每年采摘完花椒,父母的皮膚變得更加黝黑,手指讓花椒刺扎的千瘡百孔,面目全非。以前的收割小麥,現在的花椒采摘,一個收獲季過后母親因體力不支還要打吊瓶,父母親兩個人都要瘦上幾十斤,黑黝黝的皮膚如剛岀礦井的工人一般,每當看到這個場景我的心便會特別地難受和深深地自責。
母親老了,我已步入中年,再好的化妝品,只能延緩歲月留在臉上的痕跡,卻永遠阻擋不了歲月的腳步。二十多年后,我也會和母親一樣蒼老。已做了二十多年父親的我,對女兒的關愛,對女兒的付出,遠遠多于對母親的照顧,這個天平是永遠平衡不了的。子欲孝而親不待,不要等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才想起父母的好,才想起孝敬父母。雖然我和父母親同住一起,但總是因為種種原因,很少回家看望他們,只有某個節日的時候才去關心一下,母親卻還總和鄰居們夸贊我的孝順、體貼,每到這個時候,我常常感到汗顏和羞愧,正如我對我的女兒付出一樣,母親對我的付出何嘗需要我的回報呢?我的那些微不足道的關愛,母親已經心滿意足了。
母親節,是天下所有母親的節日,更是我們反省該怎樣孝順、報答母親的節日。母親的恩情,不僅是一頓美味、一件禮物就能報答的了的。那再多的詩詞,再多的歌頌,也說不盡母愛的偉大。母親是我們家庭的靈魂,更是我們家庭最重要的風水。“世間所有愛都指向聚合,唯有父母子女的愛是指向分離”。父母子女一場,就是看著彼此的背影,越走越遠。對于父母來說,孩子最好的禮物,莫過于陪伴和守候,最好的報答就是常回家看看!別讓父母等了,就趁現在,給他們打個電話,讓他們知道,我們在外一切安好,讓他們心安。一有時間多回家陪陪她們。別讓歲月不經意間偷走了最珍貴的幸福,留下無盡的遺憾。愿時間慢慢走,人慢慢老,也愿所有人回家,腳還沒踏進門前,可以大喊一聲:“媽,我回來啦!(泰和公司 陳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