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廠區的一盞盞紅燈籠,一條條一閃一閃的彩燈,雖然氣氛濃厚,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小時候那種期待過年的感覺,也許是年齡的緣故,感覺總少了記憶中的年味。
小時候,一到臘月就開始置辦年貨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彌漫,香氣到處彌漫,讓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著的味道……
記得,每到臘月十幾,就要開始趕會,年前的會,總是人山人海,新衣服、燈籠、糖塊,凍梨、凍柿子等水果,春聯、鞭炮、掛歷……父親會買回一張一小子抱著個大鯽魚大大的掛畫。后來條件好點,媽媽還會集市上買一些假花,放在柜子上,增加過年的喜慶!
同時,家里也開始準備各種吃食。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對肉的渴望尤為強烈,能吃上一大碗瘦肉蘸蒜泥,這就是年的特權,烀一大鍋肉,滿屋子都是肉香,這種等待的煎熬和吃肉的滿足,只有小時候才有!吃的雞都是家養土雞,皮薄發黃,肉質緊實不疏松,很有營養,燉出來的湯油黃不膩。最好的食材都留到過年的那天!蒸一鍋又一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主食備的足足的,豐衣足食,希望明年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一年的美好愿望全都寄托在食物上……對于北方人來說,餃子是必不可少的,大年三十早早包好餃子,餃子中包枚硬幣,初一誰從餃子吃出硬幣預示來年有福有錢,為吃出硬幣,我常多吃幾個餃子……
小時候家庭條件有限,吃新鮮的水果機會不多,凍梨、凍柿子就成了最好的美味,咬一口直流甜水還嘎嘎冰牙!
記得過年就有糖吃,散裝糖整一盤子,來小孩了給一塊,沒意思了吃一塊,軟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那時候能嚼動硬糖,吃多少糖塊都吃不夠……感覺最好糖就是軟糖,高粱糖,糖分脆糖酥糖大蝦糖一掉渣,吃到齁嗓子,散裝硬糖塊,桔子瓣糖,五顏六色,舌頭都吃變色了……
臘月二十四后,過年前一定要來一場大規模的,全家都出動的大掃除,來迎接新的一年,掃灰塵,洗床單、被罩、窗簾、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頂棚,每個角落都清掃一遍,這一天絕對是過年前最難熬的一天,常不能出去玩,被父母抓去大掃除。
臘月二十七、八就可以放鞭炮,為了節省鞭炮,常把鞭炮拆開來放,年底守著賣鞭炮的小攤兒,摔炮、大地紅、哨子,還有一種叫嘟嘟出,威力不大卻很好玩……拿上幾個鞭炮,看誰的響聲大 有的壞男孩總是拿鞭炮往別的孩子身上扔,捂著耳朵看著鞭炮噼里啪啦的響,小時候圍著鞭炮活蹦亂跳的我們,好像就在昨天…
臘月三十就可以貼對聯了,毛筆字寫的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包圍了,這家拿著紅來找他,那家也是,一大堆人圍著這個“文化人”,看著一筆筆寫出來的春聯,每家每戶的春聯都不一樣。后來都買現成的,春聯也越來越好看,但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兒!
年三十那一頓,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也是最忙碌的一整天,媽媽都是圍著廚房在轉,烀肉,炒菜,八寶辣子……大鍋里煮著整雞,整個房間都飄著肉味。幾乎所有肉類都齊聚了,而且每樣的分量都很大,記得小時候每道菜上來都要聞了又聞,急得團團轉,就想吃年飯!
大年三十晚,癡癡地盼著春節聯歡晚會,那時候春節聯歡晚會還不像現在這樣,地位可崇高了,一家人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電視機前,等著趙忠祥、趙本山的出現!全家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到了快十二點時,聽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才叫過年!
過年就可以穿盼了好久的新衣服,穿新衣服是小時候過年最大的盼頭了。那時候,一年買不了幾件新衣服,全指望過年的時候穿了,沒事就拿出來瞅瞅試試,疊的板板整整的,興奮的睡不著覺,想象著明天穿上新衣服的開心,睡夢中都是甜甜的微笑!
拜年串門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過年嘴一定要甜,因為不僅能得到好吃的,還能得到平時不敢設想的壓歲錢!那時候的壓歲錢只有幾塊錢,但對我們來說那也是巨款!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當然,到了第二天媽媽一定會說:你的錢拿來,我先幫你保管著。去親戚家拜年的時候,大人們總會抓一大把零食塞進你口袋,揣著一大兜的好吃,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那時,最喜歡正月里親戚大聚會,過年的時候家里的親戚都會回來,姑姑、姑父騎自行車帶著好幾個孩子,平時不常見的哥哥、姐姐都能見,結交超級多的新玩伴,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嘰嘰喳喳的,才叫過年!
小時候,年是父親買回來的肉,是媽給我買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幾毛錢,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綻的一掛小鞭。小時候,年是期盼、年是快樂……
長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擁擠,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飯菜,誰都吃不下,是天南地北的奔波,黑夜當做白天的混亂。生活越來越好,可那份快樂卻離我們越來越遠。那時的我們以為每一次過年都會更加快樂,沒想到長大后的過年竟是這般滋味。可能真正在過年的永遠是孩子們吧!
記憶中的年,你在哪兒……(陳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