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土高原塞上風情、大漠黃沙的映襯下,1210畝的主廠區,現代化的廠房和塔罐鱗次櫛比,各類安全警示牌、安全專欄及板報條幅更是相得益彰。安全文化體系、安全生產紅線底線、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安全精細化管理成果等圖文并茂的內容,讓人目不暇接,生產現場的安全氛圍濃厚。
多年來,神木煤化工富油公司安全生產穩定運行、“三廢”穩定達標排放,先后榮獲過榆林市生態環境綠色標桿企業”、陜煤集團“安全先進單位”、榆林市“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先進單位”、“危化企業安全生產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這些榮譽來之不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創新培訓方法提升安全“軟實力”
“一個好的企業,就是一所好的安全學校。對煤化工企業來說,安全是‘1’,其他是‘0’,只有‘1’作保證,‘0’才有意義。”富油科技副總工程師、安全環保部部長張文祖介紹:“我們始終將安全文化建設作為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實現企業本質安全的重要途徑,從理念、制度、行為、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不斷推進安全文化與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進而實現安全管理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安全工作,最根本的還是做“人”的工作,這其中,精準而有效的教育培訓是重中之重。多年來,富油科技通過不斷創新宣傳教育手段,精心打造全方位、矩陣式的安全宣傳陣地,從靜態到動態、線下轉線上,與時俱進、升級融合,使安全文化成為全體員工共同遵循的安全價值觀。
“HSE365是一款不錯的在線安全教育平臺!只要一有空,我就打開手機,通過APP線上學習各類安全生產知識,看一些實用的培訓課程,兩年下來受益匪淺。目前,我的答題積分已經上萬了,大家都在你追我趕。”FTH中心員工李治旭興致勃勃地說。
2019年,富油科技正式上線運行的HSE365在線教育平臺,并將APP模塊下發到每個員工手里。該平臺可結合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為全員講解培訓內容,對企業普及安全生產、安全管理、安全技能等有很好的效果,滿足了員工移動化、碎片化、系統化學習安全知識的需求,實現了日常安全培訓教育無死角,線上線下全覆蓋,極大地提高全員培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取得較好效果。此外,根據員工培訓要求,該公司還遵循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踐、講究實效的原則,推行了“人人是學員、人人當教員”的員工面對面交流培訓模式,受到普遍歡迎。
創新管理模式打造安全“硬支撐”
作為集團公司“安全工作先進單位”,富油科技借鑒同行業先進經驗,以對標安全生產標準化一流企業為主線,以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抓手,精心打造出安全生產精細化管理體系,探索出了適合企業發展的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通過實行干部走動式管理,該公司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干部履職盡責意識得到進一步夯實,實現了作業現場、人員、地點、工序動態達標。據統計,2021年裝置試車以來,公司安全生產分管領導每日深入生產一線巡檢巡查,生產中心各級管理人員按要求巡檢巡查,實現閉環管理,為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奠定扎實基礎。
“人員方面:本班應到23人,實到23人,班組人員精神狀態良好,體溫測量均正常,勞護用品穿戴齊全;勞動紀律方面:人員無遲到、早退、脫崗、睡崗、串崗等違紀現象;安全環保方面:各裝置安全平穩運行,人員無‘三違’現象……”這是該公司FTH中心四班班長雷鋒向接班班長白亮交班的主要內容。
該中心自“菜單式”交接班以來,交接班質量、效率及員工精、氣、神有了明顯改善。特別是員工對班組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掌握、現場管控和處置能力、設備設施隱患查找與責任落實等方面有了顯著提升,保證了裝置安全生產平穩運行。
據了解,“菜單式”交接主要是將當班崗前設備運行情況、裝置檢修進度、事故處理情況等逐一記錄在交接清單上。通過查閱“菜單”,接班人員可以詳細、便捷的了解上個班組裝置運行情況及本班需要注意的事項,有效解決事故責任難落實、難追責的問題。
創新監督方式密織安全“防護網”
為進一步提高崗位規程的可操作性,富油科技推行了崗位“一述兩清”培訓工作,將崗位實際操作的精髓提煉為“一口清”內容,限定時限完成相應內容的背誦,進一步激發了員工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工作熱情,提高了員工操作技能水平和處理突發事故的能力,夯實了企業安全管理基礎。
“嚴禁未經批準私自解除安全聯鎖系統……”“必須在裝置檢維修交叉作業現場設置專職指揮人員……”“我的崗位職責是……”在FTH中心操作室,隨處可見職工正利用空閑時間背誦或互相監督提問崗位描述內容的場景。
安全生產工作永遠從零起步,向零出發。10多年來,富油從湮沒無聞的荒蕪中走出,通過埋頭苦干、接續奮斗,多次榮獲年省、市、集團及神木煤化工“安全先進單位”稱號,2021年更是獲評榆林市生態環境綠色標桿企業,成為在毛烏素沙漠上神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下一步,該公司將以服務生產經營為核心,不斷鞏固現有安全文化成果,把管理的“剛性約束”與文化的“柔性滲透”有機結合,全力開創安全環保工作新局面。(白雪蓉 胡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