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彥,是神木煤化工天元公司質量監督部的一名技術員,大家稱他為“郝技”。1983年出生的他,是一個有著近15年經驗的儀器“老醫生”,專治儀器各種“疑難雜癥”,曾多次榮獲神木煤化工天元公司“技術能手”的榮譽稱號。
鉆研技術強業務
走進天元公司質量監督部,在色譜分析室、水質分析室、油品分析室里,總能看見郝金彥忙碌的身影。萬用表、電烙鐵、電子流量計,是他維修儀器的“三大法寶”,在他的眼里,峰的高矮胖瘦、峰間距、拖尾峰、“鬼”峰等不同峰形、不同位置的曲線就像“心電圖”一樣,可以反映出儀器存在的問題,做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3420色譜煉廠氣進行分析時,13X分子篩柱與PorapakN柱串聯,分離效果差,分析時間長,分子篩柱容易失效,需要經常更換。郝金彥帶頭成立技術先鋒攻堅團隊,對出現的問題反復研究,發現預柱處理不徹底。經過實際討論、查找資料,最終確定對色譜氣路進行改造,將原來的單通道改為雙通道同時分析加上閥切換,既避免了分子篩柱經常失效又縮短了分析時間。
有困難找“郝技”
有一次,郝金彥休班,正巧公司急需一組發熱量數據,需要對量熱儀器進行標定。平日里大家只用標煤回標,突然要用基準物質苯甲酸做曲線,難倒了一片人。大家只好向“郝技”尋求幫助,視屏接通后,郝金彥訊問了有關情況,并耐心地給大家講解用基準物質苯甲酸做曲線的方法,在郝金彥的指導下,經過幾步簡單的操作,大家及時、準確完成了任務。
薪火相傳顯擔當
“傳幫帶”是技術得以銜接、傳承的重要手段。郝金彥在主攻技術的同時,還在部門內部積極開展培訓教育活動。他帶頭制定了學習管理制度和獎懲措施,成立了由部室業務“大拿”組成的答疑小組,每月收集匯總職工工作和規程中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為大家講解。同時通過微信、布谷鳥及時更新安全知識、操作標準和規程等學習內容。此外,還有效利用身邊實例開展情景式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大家主動學習技術知識的積極性。
據統計,郝金彥每年參與儀器技改和維修420余次,培養的徒弟現在也均是企業的技術骨干。即便如此,他從不為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而驕傲,積極探索解決儀器分析中遇見的各種問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依然默默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把維修儀器這件“小事”做到了極致。(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