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德潤陜煤 清風常伴”家風建設活動優秀作品展播(三)——祖上的家風故事
發布時間:2021-08-19       瀏覽量:5099      分享到:
公司“德潤陜煤 清風常伴”家風建設活動優秀作品展播(三)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不斷深入挖掘公司蘊含的家教家風、家規家訓,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修身正德、律己守廉,公司紀委結合陜煤集團《關于印發“德潤陜煤”家風建設活動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決定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立家風、踐家風、書家風、議家風、誦家風、揚家風”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活動開展以來,累計收到各類書畫作品、家風故事、優秀家書、經典誦讀等作品。自6月17日起,神木煤化工紀委推出“德潤陜煤”家風建設展播欄目,對優秀作品進行展播,敬請關注。
祖上的家風故事

都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的家風,都如春雨般無聲的滋潤著家里的每一位成員,并且代代相傳。記得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起祖輩的一些故事,曾祖父是一位教書先生,曾祖母在爺爺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曾祖父和曾祖母夫妻伉儷情深,為了曾祖母,曾祖父就沒有再婚。他一個人帶著爺爺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靠著微薄的工資艱難度日,既是父母又是老師,而爺爺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立自強成長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后,爺爺從農村調到縣城工業品公司工作,他成了村里為數不多并且在城里工作地干部,而他的宿舍也成了鄉親鄰里在城里辦事的唯一“根據地”。只要有鄉親們到城里,他總是熱情招待留宿,幫助他們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村里修建河堤,需要大量物資,他通過多方籌集,最終幫助村里的鄉親解決了物資問題。為了工作和家庭,他在城里工作,奶奶依然留在農村照顧父親和姑姑們。他時常奔波于縣城與農村之間,縱然艱難,但他依然堅守自己的崗位,認真踏實的工作著。后來他退休還鄉后,我才可以每天見到他。有一次我問爺爺為什么不帶我們去城里生活?他告訴我,“農村有我們自己的土地,我們辛苦一點,就可以自己種地養活一家人,如果我們一家全部般到城里生活的話,當時的工資低,不足以養活一大家子人,我們應當自給自足,自力更生,不給國家造成負擔。而且我也老了,兒孫繞膝,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氣氣住在一起我就知足了。”我當時并不理解爺爺這番話,直至后來我才明白他當時的苦衷。父親的工作是供銷社會計員,在生活工作中深受受爺爺的影響,他工作認真、踏實。后來,隨著經濟改革,父親下崗了,當時正值爺爺、奶奶身體抱恙,于是父親就沒有再外出工作,只是在村子周邊找了一些零活,他和母親照邊顧爺爺、奶奶邊工作,我和姐姐們也一邊上學一邊幫助他們照顧爺爺、奶奶。生活雖然辛苦,但我們一家人和和睦睦、樂觀向上。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爺爺四年的半身不遂加上奶奶五年癱瘓在床,一直都是父母精心照顧,他們孝敬老人的做法,也正是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家風。如今,我也有我的家庭子女,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深受祖輩傳承下來的家風影響。我一直以真誠、樂觀對待工作生活中的每個人、每件事,我也時常向子女講起祖輩們的事跡,教他們牢記孝老敬老、勤儉節約、樂于助人的良好家風,并把這些家風不斷延續下去!(電化公司 焦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