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預計生產主要化工產品583.47萬噸,發電31.03億度,實現營業收入86億元、利潤2.39億元,化工產品產量、發電量、營業收入再創歷史新高。”2020年,公司全面消滅了虧損源,所屬各單位全部實現盈利,極大鼓舞了干部職工拼搏奮進的信心與勇氣,為奮力譜寫“十四五”華章奠定堅實基礎。
這一年,公司攻堅克難開創新局面。公司以陜煤集團“16555”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為指引,以“高技術引領、高端化轉型、高質量發展,加強混合所有制黨建工作”為主基調,嚴格落實陜煤集團“目標不變、任務不減、標準不降、干勁不松”的工作總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油價重挫雙重不利因素影響下,逆勢奮進、主動作為,克服了原料短缺、庫存高企、供應不暢、售價下滑等不利局面,強基礎、穩增長、謀轉型,不僅超額完成了穩增長奮斗目標,還取得了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方面的新成果,開創“三新、一快、兩優、四穩”良好局面。
這一年,公司穩增長邁向新高度。全年預計生產主要化工產品583.47萬噸,同比增長4%;發電31.03億度,同比增長0.26%。實現營業收入86億元,同比增長3.06%;實現利潤2.39億元,同比增長13.8%。實現了產銷量、營收、利潤等主要指標“逆勢上揚”,入列“2020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位列2020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獨立生產、經營企業第61名和2020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基礎化學原料制造業百強第15名。
這一年,公司重點項目取得新突破。富油公司50萬噸/年環烷基油項目已經全面建成,順利進入試生產階段。天元公司12萬噸/年碳材料項目經過系統調試,產出了合格的精制瀝青產品,預處理擴能升級項目可研通過了評審;660萬噸/年粉煤綜合利用項目場平招標已經完成,具備了長周期設備訂貨條件。能源公司240萬噸/年蘭炭升級改造項目按計劃快速推進,已有部分新裝置建成投用。電化公司“塞上云谷”大數據項目一期運行穩定,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固廢處理項目完成了前期調研和可研報告初審工作,即將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這一年,公司科技創新蓄積新動能。富油公司煤焦油基航天煤油順利通過了火箭發動機整機熱試車,該項目首次將煤焦油基航天煤油應用于航天領域,標志著煤焦油基航天煤油研制取得重要成果,正式進入工程應用階段。天元公司中低溫煤焦油生產針狀焦原料預處理工藝優化、溶劑在碳材料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機理研究等5個科研項目已結題,全年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4項。天元公司“大型工業化低階粉煤回轉熱解成套技術”榮獲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和陜西石化科學技術一等獎;技術中心榮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榆林市第一名。
這一年,公司降成本工作成效快速顯現。全年塊煤統購實際完成量293萬噸,有效保障了所屬企業塊煤供應,降低了原料采購成本。電力直接交易累計完成5.36億度,完成全年計劃的105%,最大限度降低了生產用電成本。在財務成本壓降方面,搭建票據池、資金池,形成了內部資金、票據管理“一盤棋”的新格局;多措并舉做好貸款置換工作,持續優化有息負債結構。積極做好稅務籌劃,爭取稅收優惠政策,全年降低2500萬元稅負。用好用足了疫情期間政策紅利,降低運輸費1837萬元和社保支出2508萬元,積極爭取困難企業穩崗補貼2955萬元。全年成本壓降2.6億元,超額完成集團公司下達的2.3億元成本壓降任務。
這一年,公司生產運行管理不斷優化。蘭炭、煤焦油加氫、電石等主要生產裝置運行率、負荷率同比均有1%-4%的增幅。天元公司粉煤熱解裝置經過優化技改,實現較長周期穩定運行。電化公司發電裝置煤泥摻燒比例由2019年的30%提升至46%,降低生產成本2364萬元。能源公司電石裝置完成了監控畫面集中控制、自動出爐機遠程開爐作業、智能巡檢機器人試運行和1#、2#、4#電石爐電極自控系統改造,配備了自動料面處理機,降低了操作失誤發生的概率。
這一年,公司安全生產工作保持了基本穩定。積極落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強化過程安全管理,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舉辦了安全生產、固廢法專題培訓,增強了管理人員安全責任意識。能源公司所屬潔能發電公司通過了二級標準化內審,電化公司通過了二級標準化初評,同時各單位正在積極創建省級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力量,配齊了各單位安全總監。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富油公司購置消防車4輛,招募專職消防隊員24名;能源公司購置消防車2輛。持續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全年共計提安全費用5470萬元,累計使用4433萬元。
這一年,公司綠色發展能力穩步提升。嚴格執行項目環保“三同時”規定,天元公司預處理擴能改造及12萬噸/年碳材料項目、富油公司50萬噸/年環烷基油項目順利取得排污許可。推進環保責任落實,環保風險抵押已延伸至班組級。強化環境風險隱患治理及應急演練,排查整改環保隱患561項,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實戰演練30余次。投資7363.3萬元完成環保項目14項,污染治理能力顯著提升。2020年,公司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減排59.66噸、236.32噸和423.96噸,同比分別削減27%、36%和23%。(徐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