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餐補真正用于職工,讓餐飲浪費得到根治,讓餐廳精細化管理有效提升。”抱著這樣的初心和使命,2024年初,電化公司把職工餐廳改制作為管理效能提升的第一站,緊貼企業需要及員工訴求,堅持以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的辦法,實施了各項改革措施。
經營模式走新,這是為企之心
為了杜絕餐飲浪費,該公司設置了各類提醒標語,開展監督員曝光活動,但效果維持都不佳。經過充分調研和意見征集,自1月10日起,該公司一改原“全包攬、放散化”的經營模式,通過洽談協調,將成本管控壓力分解至外委餐飲公司,同時,將職工餐補提升至20元/日,還讓314名勞務派遣工也享受上了同等的餐補待遇。“人是鐵飯是鋼,咱們也和正式工一樣吃上了免費飯。”電石爐三工段出爐班長溫建榮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服務意識走新,這是溝通之心
“飯菜漲價,雖然咱們的補助也提高了,但是餐廳應該同步提高菜品質量。”“崗位送餐的種類少,沒有在餐廳用餐時選擇多。”……改革必然伴隨著陣痛,面對部分職工群眾的不理解和爭議,該公司綜合管理辦公室和餐飲公司管理人員成立回訪小組,走進生產現場,在出爐工休息室、中控操作室、各崗位值班室里,誠懇地講解著公司決策的初心,疏導員工的誤會情緒,逐一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對反饋的需求和建議進行登記。“1月15號反饋崗位送餐菜品少,當時是3個菜,今天中午我們已經增加到4個菜了。”綜合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二強表示員工訴求已經及時得到回應,“以后每周我們都要進入生產現場進行回訪”他補充道。
菜品食譜走新,這是關愛之心
在忙碌的工作中,享受一餐可口飯菜就是職工的幸福感。近日,該公司的職工已經明顯感覺到了菜品的變化,早晨主食種類增加到了10余種,韭菜盒、蔥花餅、小籠包、本地雜碎面……恨不得各樣來一個;午餐炒菜類相當精致,哪里還有大鍋飯的樣子,特色窗口的冒菜、牛肉拉面、炸串夾餅……選擇障礙癥都犯了;以前晚餐吃的人少,大家反映種類少、沒得選,現在一點也不遜于午餐。“每周食譜不再固定不變了,我們隨時推出新品,大家想吃什么都可以建議。”是啊,指不定你想吃的美食明天就擺上餐臺了,精細化的不僅僅是管理,更是職工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