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推動改革發展,必須適應時與勢的變化。今年以來,面對市場下行壓力、消費稅征收、產業轉型等挑戰,神木煤化工公司迎難而上,不忘奮進初心,精準識變求變應變,在“變”與“不變”中加速成長蛻變。
“要牢牢把握市場、價格變化中的有利因素,在毛利為正的前提下,開足馬力、全力沖刺,盡最大努力實現全年更好成績。”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雷宏春在三季度經營分析會上強調。
煤化工行業不景氣、主要產品價格快速下滑、產業轉型迫在眉睫……外部壓力層層重壓,在看似合理的唱衰中,公司新一屆班子反其道而行之,更加堅定發展信心決心,將5000余名干部職工的心聚攏一處,以“不變”應“萬變”,以“萬變”應“不變”,對準扭虧增盈的“城墻口”持續沖鋒。
打破定勢,在思維上轉變
“所有困難的問題,答案都在另一個層次。”公司打破“在問題中看問題”的思維定式,鼓勵全體干部職工跳出本專業、本單位、本行業,以問題為導向為企業建言獻策,累計征集各類意見建議300多條,形成“成品油消費稅政策下企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等10項專題調研報告。高效落實陜煤集團“四個思維”要求,充分發揮產業鏈協同共生和生產系統大平衡、大調度作用,產供銷共同發力,全力穩住“基本盤”。不斷加快延鏈補鏈強鏈項目落地,科學規劃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存量、擴增量、抓變量。瞄準煤炭分質清潔高效利用、煤基特種燃料研究等課題,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早布局新興產業。持續探索風能、光伏、氫能等新能源合作嫁接,向新領域、新模式、新業態要效益。目前,已建成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每年可發電68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3000余噸,降低用電成本500余萬元。
經營提效,在管理上思變
持續完善公司總部與6家分子公司的聯動機制,找準發展定位,打通內循環堵點,形成戰略目標不變、戰術協調互補、發展加速提檔的格局。多維度開展對標管理,與山西陽光焦化集團、檸條塔礦業公司、物資集團等10余家企業,圍繞生產經營、內部協作、物資管理、數智化建設等深入交流,不斷擴容“朋友圈”,激活效益“增長源”。與陜西建材科技集團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就企業智能化發展、固廢綜合利用等達成合作共識。全面實施“低成本”戰略,深化日成本核算運用,大力開展節能降耗、降低非生產性支出等工作,累計降本增效2億元。強化市場意識、求變意識和服務意識,搶抓政策變化、市場需求、價格回升的有利方面,提升產品質量、重塑營銷體系、開拓目標市場,提高整體利潤空間。組織內外部專家“會診”,解決生產運行中生產工藝、物料平衡等難點痛點堵點,全力提升裝置運行水平。常態化開展企管部長座談會暨降本增效交流會,組織各單位圍繞降本增效、對標管理等工作進行經驗分享、互學互鑒,形成可推廣的優秀案例。
瞄準前沿,在創新上求變
聚焦先進煤化工技術發展趨勢和產業重大技術需求,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和資金一體化配置。成立蘭炭技術研發中心,與西安科技大學打造創新聯合體,深入挖掘熱解和氣化耦合潛力,不斷探索蘭炭規模化應用新途徑,3家所屬涉及蘭炭生產企業裝置能耗水平均達到190kgce/t的行業先進值。2023年,公司研發總投入10245萬元,開展科研項目36個,新增申請專利61件、授權專利38件。變壓器油、橡膠增塑劑環烷基礦物油等產品亮相第七屆國際絲綢博覽會,受到廣泛關注。“先進功能性煤焦油基新材料”“電石爐高溫煙氣除塵凈化技術研究和應用”兩個研究團隊入選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持續引進高層次人才,著力提高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成效,打通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縱然外部環境千變萬化,公司將始終保持定力,用好變與不變的辯證法,以集團公司“十四五”“18765”發展目標為指引,在“煤化工產業潛力巨大、大有前途”的舞臺上,大有作為、大放異彩。(徐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