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陜西神木的一個郊外村莊,在這黃土高原上,沒有江南那樣的秀麗山河,也沒有南方山上那般郁郁蔥蔥,有的是溝壑萬千的黃土高坡,還有那山腰間整齊的土窯洞。
神木位于陜西北端,古時候城西南出現三棵巨松緊緊挨著,故改麟州為神木。神木這邊的山上植被較為稀疏,草木稀疏,為退耕還林保護自然環境,這邊多以種植矮松樹為主,主要耐旱耐寒,常年綠色。但山上也有自然形成的個別百年老松,高大挺拔,從遠處看,哪座山,山頂有幾顆大松樹,數得一清二楚。
(照片于2014年拍攝)
從我記事起,我家對面山上就有一棵大松樹,目測寬有八九米,高有五六米,我與朋友三人嘗試抱過,不足以抱住主干。2015年該樹被神木市鑒定為東北黑松,一級保護植物,松齡500年。聽爺爺說,這棵樹從他小時候便就這么大了。因為樹確實高大挺拔,在這個小村里顯得格外突出,民國時期,村民迷信,看到這般大的樹覺得有靈性,便籌資在樹下修建了“大仙廟”,祈禱村莊安居樂業、風調雨順。
一直以來,樹都是常年翠綠,十分壯觀,十里八村的人也遠道而來觀摩此樹,順便“敬神”,廟內香火也因此一直旺盛。
直到2022年夏天,一場浩劫將此樹毀于一旦。晌午時分,爺爺出去喂豬,只見對面山上大火熊熊,濃云滾滾,立馬打電話通知村里人上去滅火,等到這些老年人到達樹跟前的時候,大樹已經被熊熊火焰吞沒。眾人施救無效,只能撥打“119”,等到消防隊趕來把火撲滅后,展現在眾人眼前的便只有那黝黑冒煙的樹杈。終于,500年的老松被燒得皮都不剩,只剩那光禿禿的樹干和樹枝,眾人看的是又恨又無奈。過后才知,是有人“敬神”,風大不小心引燃了松樹。
今年我開車上去看了幾次,發現樹還是那樣,再也沒有新芽支出。人們為了讓它顯的不那般荒,便在樹上掛了各色的彩球,樹周圍栽了幾棵新松,希望它還能冒出新芽,多年后再次成為一棵挺拔的松樹。(郭義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