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響了,是母親打來的。她語氣歡快地說起菜地里油麥菜、菠菜、西紅柿的長勢,葡萄樹上掛果多少……隔著電話都能感受到母親發自內心的愉悅。“要把工作干好,不要光掛念著我們。”像以往一樣,母親認真地叮囑我。在離開故鄉的日子里,母親的叮囑里藏著她深深的愛,是我不斷拼搏和進取的動力。
母親生長在農村,六個兄妹中排行老三,因為孩子多,母親從小就被送給老姑家,小學沒讀完就輟學了。嫁給父親那年,父親家中最小的姑姑才12歲,父親在外做木工活,母親成了莊稼地里的主要勞力,維持著家里十幾口人的開銷。
母親雖說文化程度不高,但明事理。她那代人已把學業耽誤了,就把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從我記事起,在學習上,母親總是嚴格要求我和妹妹。有一年,鄰居馬燕姐從延安財校上學回來,給我們帶回來些草莓味的糖果,還獎勵我和妹妹一人一個文具盒。第一次吃上草莓味的糖果,第一次擁有那么精美的文具盒,我和妹妹興奮不已。母親以鄰居大媽家三個孩子為例(大姐考上延安財校、大哥當兵考上軍校、二哥招工進入縣城),教育我從小要有走出大山的理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懵懵懂懂中,我立志要以他們為榜樣,成為一名從大山里走出的娃。
念初中那年,為了我和妹妹有好的讀書環境,父母靠省吃儉用和借來的錢供我們在賀圈中學上學。最令我難忘的,是在剛開學學習英文的時候,之前在鄉上的小學從來沒接觸過,學習起來非常困難,母親用從全家人早飯里面節省的錢托人給我買了錄音機和磁帶,讓我的英語可以跟得上老師講課的節奏,不至于在英語上讓自己產生自卑。這就是母親對孩子的愛,無私付出,不求回報。
可以說,在我成長的每個重要時期,母親的叮囑都讓我在人生道路上沒有迷失方向。從她身上,我學會了寬容,懂得了堅強。2003年7月,我把大學錄取的消息電話告訴母親,那是母親最高興的事。現在想來,是母親的不斷提醒和鞭策,讓我沒有荒廢時間,考取了大學。
有一年,母親在地里勞動中,勞累過度加中暑,在鋤地過程中昏倒了過去,檢查后發現是長期高強度勞動導致的腰椎、頸椎都有突出,從那以后就落下了耳鳴、半邊胳膊痛的病根。多年后,父親不經意地說漏了嘴,我才得知母親那么拼命,是為了多賺點錢為我結婚做準備。那一刻,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從我參加工作以后,先后經歷了不少的崗位,管過錢和物,母親千叮嚀萬囑咐:“不管在哪里一定把工作干好,對得起領導的信任,別貪圖錢。”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成長,每逢遇到誘惑和困難,我總會用母親的叮囑來提醒自己,不斷校正前進的方向。
母親已年事已高,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使她的身體飽受病痛之苦。周圍的親戚們不斷勸說她,子女們都出息了,不要再忙活營生,能享福了,但母親執意不肯,堅持只要能動就決不空閑著。她從不輕易把痛苦表現出來,寧肯默默忍受也不打擾子女,電話里永遠是報喜不報憂,永遠是滿滿的正能量。
接通電話我又聽到了母親那熟悉的嘮叨聲,仿佛看到她微駝的身影和滿頭銀發。母親對我微笑著,皺紋里充滿了慈愛與關懷。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認真地對母親說:“媽,您放心,我會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李慧軍)